慎防為鏈而鏈的假應用

應用型加密貨幣

除了貨幣型的加密貨幣之外,另一種最常見的加密貨幣就是應用型加密貨幣,長期佔據市值前三位置的以太坊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除了貨幣型的加密貨幣之外,另一種最常見的加密貨幣就是應用型加密貨幣,長期佔據市值前三位置的以太坊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除了貨幣型的加密貨幣之外,另一種最常見的加密貨幣就是應用型加密貨幣,長期佔據市值前三位置的以太坊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和貨幣型不同,應用型加密貨幣是指需要通過該種加密貨幣來換取產品或服務。除了認受性之外,其價格更會受到相關應用需求的影響。因此,要分析這類型加密貨幣的價值,相對來說並沒有這麼困難,因為我們只需要分析相關的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即可。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去中心化應用(DApp, decentralised application)。

去中心化是犯法的代名詞

我們之前已經詳細介紹過什麼是去中心化應用(詳見《智能合約不智能》),在正常的情況下,科技創新應該以更快、更好、更便宜作為方向,藉此創造出更大的商業效益。然而去中心化的目的不在於更快更好更便宜,而是強調抗審查能力。從商業角度來看,筆者看不到去中心化的前景和商業模式。一般來說,商業機構並不能受惠於去中心化所帶來的抗審查能力,需要抗審查的商業活動多半是違法行為,而違法行為並不能歸類為正常商業活動。

事實上,現時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絕大多數都屬於賭博或不受監管的金融活動(稱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關於去中心化金融,筆者會在之後的章節再次提到。簡單來說就是在現時法律框架底下的違法行為。

在這裏,我們需要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在法律框架外的創新行為都沒有發展空間,優步和Airbnb 也是違法行為,但亦不阻礙其發展,甚至有一些政府為了配合他們以修改法例。但是,那些去中心化應用到底是不是屬於同樣的情況,這點就需要各位讀者自行判斷。

為鏈而鏈的應用

正如筆者一再強調,區塊鏈的最大目的在於抗審查和價值傳遞。一些根本完全沒有抗審查需求或傳遞價值的應用程式及紛紛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讓我舉個例子,有一個應用程式讓用戶買賣二手物品,有一天忽然宣布發行自家的應用型加密貨幣,讓用戶以自家加密貨幣進行結算。我們只需運用常識,查看使用該種加密貨幣到底可以為用戶帶來什麼好處,便可以判斷該種加密貨幣的前景。

又例如最近幾天價格大幅上漲的著名加密貨幣Crypto.com(MCO),他們為用戶提供一張可以用加密貨幣充值的預付卡,要求用戶先購買自家發行的加密貨幣並進行鎖倉(一定時間內不能出售)以獲取一張實體Visa卡。先不論以加密貨幣作為日常支付手段是否合乎邏輯,我們撫心自問,MCO這個加密貨幣到底是為了令服務變得更好,還是純粹為了發行加密貨幣而發行的加密貨幣呢?按常理來說,更方便用戶的做法是讓用戶支付美元申請費,甚至是免申請費用。

投資不同於投機,熟悉股票市場的人都知道,只要貨源集中,要操縱價格根本不是難事,更何況是在毫無監管的加密貨幣市場。而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確實在創造價值的公司而非短期的炒作。

在香港投資加密貨幣,BitGinko比特銀行是你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