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投資陷阱多,投資者應謹慎選擇
BitGinko 整理了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最常碰到的5大投資陷阱,希望各位能多加意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的時候都要確保自己能全面了解賺錢的原理和涉及的風險,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5大常見投資陷阱:
新發行加密貨幣
因應不同種類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需要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這一點我們在《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區別》中已經提過,未來Bitginko會再提出更深入的估值模型,有興趣提早知道的讀者可以發送電郵至support@bitginko.com。
但不管如何,專業的技術知識和金融知識缺一不可。加上新發行的加密貨幣往往會有流動性不足和資訊不透明的地方,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很難辨別新發行加密貨幣的優劣。當中當然有所謂的百倍幣,但有更多破發幣,幣值跌至原來的10%甚至1%,更有甚者發行計劃胎死腹中,根本沒有可以正常交易的渠道。
新發行加密貨幣的性質就好像私人公司的股票,事實上,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透徹了解公司的運作和原有股東的背景後,才應該對公司進行投資,而不是盲目憧憬公司未來有機會上市。
可是,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裏,的確有很多人會被各種各樣的新科技和複雜概念所迷惑,以致作出不理性的投資決定。如果你並沒有相關的技術背景,同時亦不是一位專業投資者,那麼我們會建議你盡量避免投資任何新發行的加密貨幣。在香港最著名的例子有幣少爺FileCash Coin,朱公子的魔幣等等。

「三個月回本,兩年賺八倍」豪言壯語落空了。剩下的是數十名等待退款的苦主
新發行的加密貨幣通常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是單純推銷「空氣幣」,意思即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加密貨幣。發行一種新的加密貨幣遠沒有一般人想像中複雜,對於具備相關知識的技術人員,通常1小時內便可以完成整個過程。因此,不難想像大部份新發行的加密貨幣都沒有什麼內在價值。
第二種則比較複雜,雖然同樣是推銷「空氣幣」,但是會配合鎖倉(禁售期)和虛假交易,令「空氣幣」在短期內價格大幅上升。通常,投資者在購入有關加密貨幣之後,會有一段維持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的禁售期,投資者雖然會收到加密貨幣,但卻不能轉賬或出售。在這段時間內,項目的發行人便會在一些小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虛假交易,不斷推高價格,由於買方和買方都是發行人自己,因此便會輕易出現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升幅。不知就裏的投資者看到在交易所價格為$10的加密貨幣,只需$5便可以從發行人手中直接購得,便會落入陷阱。
礦機計劃陷阱
早在去年二月《什麼是挖礦》一文中,我們已提到一般人絕對不應該參與加密貨幣挖礦相關的投資。挖礦並不是騙局,相反,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技術業務。不過時至今日,加密貨幣的市值規模已經高達接近10,000億美元,挖礦本身已經高度產業化,除了大規模使用專門的設備之外,一般人根本難以通過成為挖礦獲利。現時唯一還可以考慮參與的,是不需要專門設備的挖礦計劃(例如PoS權益證明挖礦)。
不管挖礦,還是礦機(專門用於加密貨幣挖礦的設備)本身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推銷有關投資計劃的人。正如我之前所說,在高度產業化的加密貨幣挖礦行業中,只有具備規模效應的礦工才能生存。要建立一個具規模的礦場需要大量的投資,當中包括場地建設、專門運算設備(礦機)、通風冷卻系統、網絡與維護、電力成本,屬於重資產類的(heavy asset)產業,而且在加密貨幣行情不好的時候,有關的資產亦非常難以變現。而且挖礦設備的更新迭代的速度可以快至3-6個月,一但設備的計算能力跟不上競爭對手,礦工的獲利能力亦會大幅下降。可想而知,相關設備的折舊率亦非常高。以2017-2018年出產的s9礦機為例,剛推出不久時市場價格一度超過$10,000港元,現時的二手回收價只有$200左右,只有原來的2%。

除了大規模使用專門設備外, 一般人根本難以通過成為礦工獲利
雲端挖礦陷阱
另外一種和挖礦相關的,就是雲端挖礦陷阱。有關的服務供應商以暴利的價格出售掘礦資源,在短時間內提供高回報,但當時間一長,投資者往往都不能收回成本,以致血本無歸。
其實現實世界也有很多類似的投資計劃,例如有一些迷你倉或工廠大廈的分拆出售計劃,項目會將一個工廈單位分拆成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迷你單位,並且分拆出售,並且會承諾未來一年保證租金回報高達10%。很多投資者會被租金回報所吸引而購入有關單位,讓我在這裏做一個簡單計算。原來的工廈單位價值1,000萬港元,拆分成100個迷你單位,每個售價15萬港元,原來的業主在出售後會以每年回報率10%的租金向新業主承租原來單位,租約為期一年。一來一回,原來業主多收了500萬港元(15萬X100 - 1,000萬),付出150萬的租金($15萬X100X10%),變相賺了350萬。所謂的雲端挖礦原理也是一樣,只是更加暴利。
至於更離譜的,就是根本沒有礦機,只是單純把投資者的資金用作購買加密貨幣,再分期派發給投資者。據了解,在香港亦有這樣的例子。若果有關指控屬實,那麼就是不折不扣的龐氏騙局了,其實Coulla要反駁有關指控亦非常容易,只需展示有關挖礦設備,便可以還其清白之身,可惜Coulla只出示過一張電費單而不是礦機,至今公司官網上盡是投資者詢問何時退款的留言。

雲端挖礦陷阱多,一般投資者勿沾手
不知名國外交易所
事實上,一般本地交易所以加密貨幣進行行騙並沒有大部份人想像中容易。因為加密貨幣雖然是匿名,但如果當中涉及到法定貨幣的存取,交易所便不可以做到真正的匿名,因此本地交易所必然會受到本地法律的規範。
投資者真正要注意的是,沒有接收法定貨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特別是身處海外的,因為這樣的交易所一旦倒閉或是違約,投資者是非常難以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索償。因此,如果對加密貨幣並沒有足夠的認識,最好選擇本地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並且盡量選擇以本地銀行進行法定貨幣的存取。同時,購入加密貨幣後妥善儲存在自己的錢包中,這樣便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龐氏騙局
任何新興行業都會成為龐氏騙局的溫床,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龐氏騙局本身並沒有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但是卻以超高的回報率作為招徠,吸引新的資金進入,同時把新資金當成利潤發放給之前的投資者。
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行業中,出現了非常多的龐氏騙局,例如知名投資KOL火燎森極力推薦的Solfomo(有關SolFomo 可以參考《SolFomo 是不是騙局》)。這類型騙局其實不難分辨,首先,項目本身並不會創造任何商業價值;其次,項目會想盡千方百計鼓勵參與者推薦新用戶加入;最後,項目會向投資者顯示不合理地高的收益率,通常為年化收益3000%以上。只要三個條件同時出現,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它是一個龐氏騙局,當然,早期參與騙局的人是能夠賺錢的,熱衷於拉攏其他人加入騙局的也能夠賺錢。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否要參與,各位就要自行判斷。
在香港投資加密貨幣,學習DeFi知識,BitGinko比特銀行是你的最好選擇,開戶完成驗證後即送你40元的比特幣。